客户至上 专业立本 协同创新 追求卓越
第五届海峡两岸法律文化节座谈交流会在我所召开
浏览量
2018年10月17日上午,第五届海峡两岸法律文化节座谈交流会在永嘉信律师所事务所召开。台湾地区东吴大学、世新大学、台北大学、铭传大学、中正大学法学院师生一行等80余人到访我所,希望可以通过交流加强两岸的法律沟通和互动。我所合伙人主席高漫律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合伙人杨元元、王菲、贺鸿鹏、陈世欢等青年律师参加此次交流活动。

随后,访问师生分为A、B两队,在我所行政工作人员杨薏禾和洪豆的带领下对律所办公环境、律所文化、发展历史等进行了参观和了解,大家对海峡两岸的法律文化、尤其是律师业务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交流座谈开始前,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特聘教授洪家殷对西北政法大学和永嘉信律师事务所的精心安排表示感谢,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大陆学习交流,发展职业生涯,望大家注重实务学习,多学习交流。

为了拉近双方的距离,方便后续的交流环节,在主持人郝依侬的带领下交流会以一场“破冰”小游戏拉开了序幕,在游戏中,被随机在座椅上粘贴了纸条的同学需要根据纸条要求完成任务。据此,来自世新大学的杨羿瑄同学从现场选择了一位永嘉信律师相互认识;西北政法大学和东吴大学的两位同学分别为大家展示了未来法律人的风采——现场阅读顺口溜;最后一位抽到纸条的同学为大家讲述了他眼中的西安:一个处处是景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都。

交流互动环节,来自台湾的法学生对如何才能成为律所合伙人十分好奇,我所律师对此作出了回应:对于如何晋升合伙人,各地各所规定均不相同。以我所为例,上升为合伙人存在硬性条件和软性文化的认同,但具体的考核标准,并不难达到。对于新手律师来说,只要能够认真学习、踏实肯干,两年实习结束,拿到执业证之后,大概5年成长就可以达到合伙人标准。


案源从何而来,如何解决客诉问题?我所律师对此回应道:从理论到市场的对接,业务来源多元化。具体有以下三个渠道:1、律所知名度带来的业务;2、律师自己的业务;3、青年律师从实习到执业的案子来源,是由业务比较成熟的团队负责人带领。而针对客诉问题,应当看到其正面意义,客诉的产生是由于客户和律师认知的偏差,投诉是提升沟通能力的机会。因此律师应当正确看待客诉,通过这样的途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在听到台湾同学介绍自己是法律系五年级的学生时,我所律师对台湾地区法学生的培养模式十分感兴趣。经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得知,在台湾读法学,本科通常都是四年,但东吴大学法学院本科为五年制,这一制度与其历史有着深厚的关系,因为东吴大学最早时为美国人教学,主要学习英美法系,且以比较法的学习为特色,因此法学院课程和需要修的学分较多,在四年的时间内很难完成相应的学分,因此只能实行五年的学制教育;硕士班通常为三年至四年,但如果出现学分未修够的情况最多可以读到六年;博士班一般也是三四年,但是由于很多同学博士期间都已经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因此可能导致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这样最长可能会读到九年。

现场大家争相提问交流、气氛十分热烈。在交流会结束之际,本次交流会主持人、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律师郝依侬总结道不论两岸的法律规定或是司法程序有怎样的差异,但我们都怀着同样的对法律的信仰,正是因为这样的信仰,我们才会选择这条道路,我们才有缘在永嘉信相遇,希望大家以后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多交流多沟通。

最后,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奉上精心准备的礼物——陕西特产泾渭茯茶和精美的笔记本留念,同时,台湾师生也为我们带来了当地特色的礼物,希望以后可以加深两岸交流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