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详情

客户至上 专业立本 协同创新 追求卓越

永嘉信&新则 | 律所管理创新,如何驱动律师业务增长

浏览量

过去,律师的客户获取与服务提供,几乎全都依赖律师个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律所平台对于律师的赋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律所将其视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而律师们也开始转变执业方式,寻找更大更强的律所平台,助力自身更好地发展。

为了能够明确律所管理该如何创新,如何通过律所层面的管理变革,赋能与推送业务增长,3月9日下午,2022年首场线上【律所管理创新驱动业务增长】主题沙龙交流活动在永嘉信周启邦(西咸)联营律师事务所举行。新则创始人余朋铭、合伙人宋亨,永嘉信周启邦(西咸)联营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坚在沙龙上做主题分享,线上直播观看人数两千余人,另特邀十余名业内管理者线下参与,气氛活跃热烈。本场沙龙活动由永嘉信周启邦(西咸)联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唐亚妮律师主持。

 

活动现场,关于如何搭建律所内部合作等问题,新则创始人余朋铭提出案件转介不如业务合作。双方以及多方律师的合作,能够将律师的能量发挥最大化、客户价值利用最大化,从而在律所这样的平台搭建案件合作更加容易实现。

将这一项工作实现的重点是需要由专人进行负责,建立律师的信息库,信息的匹配永远都是第一步,要了解所有信息才能把控全局,从而进行合理分配,数据及案件管理是基础;接下来要建立合理可行的制度,要结合律所自身内部合作机制,制定合理可行的制度,可以按照案源来定义,也可以按照合作原则以及案源比例等自行来判定。而这些一系列的事情都必须通过运营来操作的,强化案件管理人的价值,通交流撮合的搭配,加大运营推广,推动曝光、组局,最终确保利益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新则合伙人宋亨则从律所/律师团队薪酬分配的具体问题、律所/团队负责人的几个常见认知误区以及如何做好薪酬分配的操作指南等方面进行专业分析交流。

他提出律所/团队负责人常见的认知误区有以下几点:误区一,钱分好了,事情就成了?而实际上分配根本解决不了发展问题。

误区二,搞一体化只能用计点制?计点制只是分配⼀体化环节下的⼀种分配制度,而用不用计点制取决于战略方向、业务类型、职能分工、人、剩余利润等多方面的因素。

误区三,计点制是更优越的分配方式?我们知道计点制目的是为了平衡,而不是为了激励,在现实中如果吸引不了案源人,那就更加留不住案源人,光靠自己的艰苦奋斗的同时,还要学会让利,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的结合,计点制能够发挥其作用。

误区四,公司制下,非合伙⼈只能全员授薪?现实中需要从多方面结合来确认,创收、业务、⼈员、后期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最终的结果。

误区五,薪酬分配方案,抄⼀抄别人的就可以了?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来分析,设计出适合自身律所的薪酬分配方案。看整体创收目标和成本结构以及部门/⼩组内创收、办案量、成本结构,要看个人贡献,多劳多得;而薪酬分配方案的关键在于讲清楚规则,不要拘泥于概念和形式,能激励⼈的制度就是好制度。

 

永嘉信周启邦(西咸)联营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坚从更宏观的角度,结合律所实际,分享律所管理体制的创新突破,对于赋能律师的影响与作用。刘主任提出律师事务所管理与发展核心目标包含律所总创收、律师人均创收、律所总利润、律所人均利润额、律所人员规模、律所品牌影响力与荣誉等13项内容。

而律所团队化与律所一体化的差异又存在于哪些方面?团队化更多是针对律师与律师组合的群体、个体律师的发展性以及更多是个体吸引,特别专业与领域的强强联合。一体化很多是针对律所的组织性,连接性,律师之间紧密关系,制度安排的战略性布局和联营。而要突破原有的瓶颈,必须建立共商、共建、共享模式,专业人员的组合和组织能力的体现实现1+1>2的美好期望。

会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场沙龙交流活动受益匪浅。活动不仅促进了多方思维的碰撞,还为后期沟通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