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详情

客户至上 专业立本 协同创新 追求卓越

韩永安律师参加“中国通识”新计划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并受邀出席《新加坡调解公约》签署仪式

浏览量
为推进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律师交流,推进双方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方面的更深入合作,新加坡律政部近期宣布推出“中国通识”新计划,通过培训本土律师对中国法律、中国文化、中国营商环境的学习了解,扩大中新律师在法律事务上的合作。为了落实好新计划项目,真正发挥其作用,该计划还设立了由新加坡律政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唐振辉领导的16人组成的咨询委员会,由新加坡和中国各8名法律专业人才组成。
 
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与会人员合影
 
8月6日,永嘉信首席合伙人韩永安作为“中国通识”新计划咨询委员会成员,在新加坡Maxwell Chambers参加第一次工作会议,就新计划的规划实施等问题与咨询委员会成员探讨,并发表意见。
据悉,“中国通识”新计划每年举办两期,每期拟安排25名律师参加培训,首期培训班预计于明年初举办。律师完成为期十周的课程学习后,将通过借调计划,到中国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学习。这一计划将扩大新加坡精通中文的律师人才库,在与中国律所、中国企业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两国的经济、文化的合作往来。
在此期间,韩永安律师还受新加坡律政部邀请,参加了于8月7日上午举行的《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又称《新加坡调解公约》)签署仪式,现场见证了这一充满意义的时刻。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代表中国政府签署公约
 
签署仪式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联合国秘书长法律事务助理Stephen MATHIAS发表了演讲,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视频发表讲话。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代表中国政府签署该公约,目前公约签署国已达46个。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演讲
 
《新加坡调解公约》于2018年12月20日在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适用于调解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新加坡调解公约》确立了关于援用和解协议的权利以及执行和解协议的统一法律框架,是一部便利国际贸易并促进将调解作为一种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替代方法的文书。《公约》将为国际调解框架带来确定性和稳定性,从而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韩永安律师与联合国秘书长法律事务助理合影
 
 
了解《新加坡调解公约》
 
《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于2018年12月通过,又称《新加坡调解公约》(《公约》),适用于调解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公约》确立了关于援用和解协议的权利以及执行和解协议的统一法律框架。
 
《公约》是一部便利国际贸易并促进将调解作为一种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替代方法的文书。作为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文书,预计《公约》将为国际调解框架带来确定性和稳定性,从而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主要是可持续发展目标16。
 
《公约》开放供各国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称之为“当事方”)签署。
 
关键条款
 
第1条规定,《公约》适用于调解所产生的、当事人为解决商事争议而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国际和解协议。第1条还列出了不在《公约》范围之内的除外情况,即消费者为个人、家庭或家庭目的订立的和解协议,或与家庭、继承法或就业法有关的和解协议。可作为判决或仲裁裁决执行的和解协议也被排除在《公约》范围之外,以避免与现有和未来的公约重叠,即《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纽约公约》(1958年)、《法院选择协定公约》(2005年)和海牙国际私法会议正在拟订的关于判决书的公约。
 
此外,第3条涉及《公约》当事方在执行和解协议方面的关键义务以及争议方援用《公约》所涵盖的和解协议的权利。《公约》每一当事方可在《公约》未规定任何要求的情况下确定可遵循的程序机制。第4条规定了依赖和解协议的手续,即争议方应向主管机关提供由争议方签署的和解协议以及和解协议产生于调解的证据。主管机关可要求提供任何必要文件,以核实《公约》的要求已得到遵守。
 
《公约》第5条界定了法院可根据寻求救济所针对当事人的请求拒绝准予救济的理由。这些理由可分为三大类,即与争议方、和解协议和调解程序有关的理由。第5条还包括另外两个理由,法院可根据这两个理由主动拒绝准予救济。这些理由涉及公共政策以及争议事项无法通过调解解决这一事实。为了规定就和解协议适用最有利的框架,第7条设想适用更有利的法律或条约。
 
第8条包括了保留条款。第一项保留允许《公约》当事方在声明规定的限度内,将其为一方当事人的和解协议或任何政府机构或代表政府机构行事的任何人为一方当事人的和解协议排除在《公约》适用范围之外。第二项保留允许《公约》当事方声明仅在争议各方同意适用《公约》的情况下适用《公约》。
 
按第9条的规定,《公约》以及对其作出的任何保留在未来适用于《公约》对有关当事方生效后订立的和解协议。
 
《公约》与《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调解和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示范法》(2018年)是一致的。这一做法意在为各国提供灵活性,既能作为单独法规通过《公约》或《示范法》,也能作为调解方面综合法律框架的补充文书同时通过《公约》和《示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