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详情

客户至上 专业立本 协同创新 追求卓越

诉讼律师两板斧-案件事实整理与可视化呈现

浏览量

 

怎么做好案件事实整理、运用可视化模式加以呈现,是伴随我们诉讼律师执业始终的问题。王辉律师在4月1日的讲座,围绕“诉讼律师两板斧”展开,就其从业期间的工作方法、实务经验与青年律师进行了分享交流,以事实作为切入点,逐步递进,娓娓道来,使我们受益颇深。

首先,事实如何获取?其次,如何整理案件事实?最后,事实如何呈现?

接到案子初期,当事人可能铺天盖地甩来很多证据资料及信息,也有可能直接告诉我们诉求,但是证据寥寥。律师要做的,就是“根据拟选用的请求权基础,分析构成要件并进一步分解成要件事实,从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收集和补充证据”。关于初步的案件事实获取,王律师从实务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主要包括会见当事人、收集和审查证据两方面。(1)掌握会见当事人的谈话技巧。与当事人会见前应当明确谈话目的,交流过程中亦应当循循善诱,获取当事人的信任,并进行适当追问、充分记录,保持客观理性地对待当事人的发言;(2)注意收集、审查证据的方式和细节。王律师对此问题提出了两步走的原则:第一步要找准案件事实,法条、案例;第二步要收集能够证明要件事实的证据。

 

王辉律师

 

在案件事实获取过程中,如果忽视了构成要件的某一个要素,都有可能对未来案件分析,诉讼策略选择,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能左右案件走向。那么,如何整理案件事实呢?整理案件事实,实际上是整理要件事实,王律师在讲座中提到,“整理要件事实就是将请求权基础规范和初步整理的事实进行试连接”,这种连接在“三段论模式”下,需要我们先明确请求权基础情况下,将我们拟得出的结论与其进行推导,来得出我们实际需要的案件事实。王律师提出通过要素式整理表的方式对要件事实进行归类整理,列明构成要件,并一一对应填写需要的证据信息,根据表中要素寻找证据和时间。这种整理方式的介绍,对我们厘清案件逻辑思路、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借鉴意义。

在我们将证据分门别类、条理清楚地归纳出来后,得到仅仅是未经逻辑连贯后的要素,那么接下来涉及到的工作便是“讲出有画面感的故事”,即案件事实的呈现。在已经掌握好案件全面的事实情况下,我们如何将自己要证明的东西传递给法官或当事人?可视化是一个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节约时间、并达到理想效果的一种呈现方式。诉讼可视化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在分享交流中,王律师就自己在以往案件中已经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可视化图向我们进行了展示,在未掌握案件信息的情况下,不管是作为法官、还是当事人,可视化图都能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对了解案件事实、厘清法律关系,起到了极大作用。为使我们能更好应用可视化,王律师分享了像ProcessOn、XMind、Keynote/PowerPoint、Excel、幕布、印象笔记及Visio等绘图工具,对具体的呈现方式选择也进行了讲解。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可视化只是辅助手段,切记不可舍本逐末,不能万事皆要可视化。

 

 

这场讲座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案件事实整理与可视化呈现的方式方法,更宝贵的是王律师在执业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比如,对庭审中对方所举证据,是不是从证据三性上完全否认?王律师分享了一个他经手的案件,通过认可并利用对方所举的证据,反而弥补了我方证据上的薄弱,强化了我方的观点,最终峰回路转,使本来被动的案件获得了胜诉。

于青年律师而言,我们还需很长的路要走。如王律师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方法、技巧只是让我们的工作锦上添花,若想有所作为,还需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