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至上 专业立本 协同创新 追求卓越
视野 | 中国新FDI时代图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下简称“《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意味着“外资三法”(《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的时代成为过去式。《外商投资法》被赋予在外商投资领域起“龙头作用”的使命,标志着中国迎接新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时代全面到来。
一、FDI进入中国模式
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等形式的企业,并按前述法律规定建立健全治理结构及活动准则。
FDI进入中国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
二、世界FDI现状
2021年6月21日,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网站发布《2021世界投资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导致2020年全球FDI大幅下降,使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倒回至2005年的水平。2020年全球FDI额约为1万亿美元,相比于2019年的约1.5万亿美元下降了35%。2019年至2020年,世界部分区域FDI流入变化如下:
欧洲2020年FDI额度同比下降80%,北美下降42%,拉丁美洲下降45%,非洲下降16%,而亚洲地区则上升了4%,2020年达到了5350亿美元,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地区,约占全球2020年FDI额的一半。
三、中国FDI现状及趋势
《2021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中国的FDI在2020年增长了6%,达到了149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主要由技术相关行业、电子商务和研发所推动,反映了中国成功遏制新冠疫情大流行,GDP增长迅速恢复。
中国近年来致力于创新并完善外商投资环境,“十三五”期间,国家层面共向全国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173项。2020年,国内18家自贸试验区共新设企业39.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763.8亿元。以不到全国4‰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7.6%的外商投资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数量扩容、布局优化、制度红利持续释放,“十三五”期间——好一份亮眼的自贸区成绩单》]。
商务部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近年主要使用外资行业如下图所示:
国家宏观调控下,各自贸区战略定位实现“百花齐放”之效。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于2019年10月22日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持续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放宽市场准入,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从人力资源、鼓励创新、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措施创造中国市场营商环境,将中国市场与国际接轨。
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系进入全新时代,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将吸引跨国公司在中国大举投资,视中国为不可或缺的战略市场。下表为外商投资时我国现行有效的配套性规定,从程序到实体,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保护国家安全。
四、中国FDI企业设立前管理
(一)负面清管理
2020年6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分别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以下简称“2020全国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以下简称“2020自贸区版”)。两版负面清单在细节上略有不同,自贸区相对灵活的更高。
(二)企业登记管理
外资企业登记可通过设立、变更两种方式获取营业资格,两种程序如下图所示:
中国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路线,以积极的姿态支持经济全球化。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利用外资,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一系列举措,为中国吸引更多外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