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详情

客户至上 专业立本 协同创新 追求卓越

关注 | 陕西涉外法律行业观察与展望

浏览量

永嘉信律师事务所以及永嘉信周启邦(西咸)联营律师事务所作为陕西以及西北地区涉外法律服务的领先者,一直关注、深耕、发力陕西以及西北地区的涉外法律需求,设立专门服务国内外企业的“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紧密链接市场动态,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以及中国政府对涉外经济的积极政策引导,全球供应链已经逐渐延申到了我国的西北地区,陕西参与国际经济的现状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因此形成了很多新的涉外经营内容作为涉外法律发展的新基础。

笔者是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最初一批的律师,接受了很多国内外企业的法律咨询问题,同时代理、完成了多种类型的案件与项目。因此对目前陕西省的涉外法律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对未来该领域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观察

陕西省作为内陆省份,其涉外法律服务市场相较于沿海一线城市而言,规模与需求较少。这也导致本地律师对涉外法律服务业务的了解和参与程度不高,认为陕西本地的涉外法律服务市场非常有限。应当承认的是,陕西本地的涉外经济确实没有像一线城市一样存在相当大数量的涉外业务企业。然而,由于原先缺乏专门从事该领域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存在,以至很多人对于陕西涉外经济成长的体验是缺失的。

基于专职从事涉外法律服务的经历,笔者感受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企业跨境经营实践的增加,陕西的涉外法律市场正处在较快发展的阶段。从接触的市场一线法律需求来看,目前陕西涉外法律需求具有以下三个新特点:

1. 新增长

在实际业务中我们看到新的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以外贸企业为代表的外向型行业、企业进出口的境外国家数量与规模出现了新的增长及扩大。在东南亚、中亚、澳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等几乎全球大部分地区都有活跃的经济活动,而此类频繁的跨境大宗交易因涉及多个国家、不同专业领域法律以及国际条约,一旦出现争议或违约处置、解决的成本及难度会非常大。尤其在进出口量增长的情况下,法律风险发生可能性将极大提高,因此涉外法律服务的必要性及需求性也大大增加。例如,笔者曾接触、代理外贸企业遇到的在不同进出口环节的问题:货代争议、买卖合同履约、海关行政处罚、交易方背景调查等等。

另一方面,加工、生产型等传统行业企业受市场需求影响加大产能,从东南亚、非洲等地获得低价原材料商业模式也被运用的越来越多。此类企业专职负责对外方合作人员对于国际贸易的实操可能具有一定了解,但还是较难做到对国际商事的整体运作以及相关法律适用与规定的深刻把握。因此,在原有存量类型业务增多的情况下,对于法律合规、争议解决的需求也随之需要被重视。

2. 新转变

除了前述的市场主体扩大原有对外经济活动规模的新趋势外,陕西、西北企业在涉外经营、合作领域也逐渐开始以新的态度进行新的尝试。比如笔者曾经接触到很多新类型的业务:在进行新的对外贸易、投标前将交易相关方的背景信息调查作为主要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在涉外经济中发生交易相对方破产的情况,能够积极联系律师资源进行境外债权申报;以国际视角布局自身的生产、供应链,积极在境外以并购、新设的方式更新自身的商业结构;与境外行业领先企业进行合作,适用国际化商事合作的规则与实操,逐步开拓走向国际化的趋势。

3. 新支持

2020年,根据司法部印发的《支持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的分工方案》,西安市在国际港务区设立了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以国际商事诉讼、调解、仲裁、法律服务、司法人才合作及国际法查明研究为核心功能,以最高法第二国际商事法庭、第六巡回法庭、西安知识产权法庭、知名法律服务机构等为重要功能支撑,构建全功能、全生态链的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保障体系,推动西安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一带一路”具有影响力的法律服务高地。“三个中心”落地,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进一步夯实了示范区的国家级平台功能,是真正的国家级中央法务区。“‘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设立,是加快西安建设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大举措。这些涉外平台的搭建以及政府对涉外法律的重视,对于促进省内涉外法律业务的发展也将起到重大的积极影响。

二、未来展望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陕西的涉外法律市场随着外向型经济的不断扩大,企业合规意识的不断增长,将迎来一场较大规模的更新,涉外法律领域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未来的发展很有可能有以下三个特征:

1. 合规化

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对于认识风险的提前评估与防范的重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国际商事规则保障自身权利的意识开始形成。在争端/违约出现之前从规则角度出发,对整体交易与项目进行梳理评价。这就意味着作为涉外律师,应当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形成成熟、完善、专业度高、可操作性强的交易前端法律风险评估体系,为其商业决策在法律领域提供充分的支撑。

2. 争议解决多元化

在出现违约或争议时,根据目前企业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解决成本、控制损失等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未来在处理国际商事争议时应当以国际仲裁为最终底线,但是以面临的情况不同需要通过相关方协商沟通、调解、发送律师函、国内起诉等多种进行争议解决。尽量避免承担极大成本的国际仲裁/诉讼成本,较为稳妥、快速地挽回企业损失。这就要求涉外律师应当熟悉国际商事实操,在仲裁前尽力将问题处理完善,如无法避免仲裁/诉讼则也可以将前期的沟通记录作为开庭所需的证据进行提交、运用。

3. 专业化

此项发展趋势是基于前面两项所形成的结论,即不仅要求涉外律师能够对最终的国际仲裁/诉讼进行评估、指导与建议,更需要涉外律师具备以下两个专业能力:一方面,能够快速、高效地对接域外法律资源,及时开展客户所需的境外法律服务并形成准确的专业报告;另一方面,具备涉外法律实务经验,能够从交易/商事活动准备阶段跟进至最终争议的解决,在不同的环节都可以充分保障企业的权利。